什么是电涌:定义、成因、危害与防护
作者:CSHBFL 华保防雷 发布时间:2025-04-09 22:19
点击
50
次
一、电涌的定义与基本特性
电涌(Surge),又称浪涌或瞬态过电压,是指电路中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现象。其持续时间极短,通常为百万分之一秒(微秒级),但电压峰值可高达数千甚至数万伏特。例如,在220V的电路系统中,电涌可能表现为5KV或10KV的瞬时电压波动。电涌具有以下核心特征:
-
瞬时性:电涌表现为极短时间内的电压或电流剧烈脉冲,波形陡峭且快速衰减。
-
高能量:雷电引起的电涌电压可在几微秒内从几百伏升至20000V,电流峰值可达10000A。
-
普遍性:电涌存在于所有配电系统中,80%的电涌由内部设备操作引发,20%来自外部雷电等自然因素。
二、电涌的主要成因
(一)外部来源
-
雷电
-
直接雷击:雷电直接击中电网或建筑物,能量巨大,尚无设备可完全防护。
-
感应雷击:雷电电磁场在导体中感应出高电压,前沿陡峭且衰减快。
-
传导雷击:雷电通过架空线路传入电网,能量随传输距离减弱。
-
振荡电涌:电力线与大地形成谐振回路,导致高频过电压,易损坏二次仪表。
(二)内部来源
-
设备操作:大功率负载(如电机、空调、电梯)的启停、断路器切换等,均会引发电涌。
-
系统故障:短路、接地故障或电容补偿装置投切时,电磁能量转换产生震荡型电涌。
-
静电放电:干燥环境中绝缘体摩擦产生的静电,可损坏集成电路。
三、电涌的危害与分级
(一)危害类型
-
灾难性破坏:超过设备耐受极限的瞬时高压可导致元器件烧毁、绝缘击穿,甚至引发火灾。例如,雷击电涌可直接摧毁电机绕组或变压器。
-
累积性损伤:频繁的小幅电涌会加速半导体器件老化,造成数据错乱、设备性能衰退等问题。例如,计算机芯片可能因多次电涌冲击而永久失效。
(二)IEEE危害分级
根据国际标准,电涌危害分为三级:
-
≥20KV:设备直接损毁,系统瘫痪(如通信中断)。
-
1.2KV~2.1KV:部件损坏或性能下降(如电子线路烧毁)。
-
700V~800V:数据丢失、设备死机或频繁复位。
四、电涌防护措施
(一)防护技术
-
避雷装置:通过接闪器、接地系统将雷电引入地下,降低外部电涌冲击。
-
浪涌保护器(SPD):
-
多级防护:采用分级泄放策略,从总配电柜到设备端口逐级降压。
-
第一级:安装于建筑入口,泄放80%雷电流(容量≥100kA)。
-
第二级:分路配电处,限制电压≤1200V。
-
第三级:设备输入端,消除微小瞬态过电压。
-
信号保护器:串联于数据线,响应速度≤25ns,保护通信设备。
-
瞬态电压抑制器(TVS):快速钳位过电压,适用于精密电子设备。
(二)系统优化
-
接地设计:确保设备接地电阻符合标准,避免电位差引发二次电涌。
-
定期检测:排查电力系统隐患,更换老化元器件。
-
环境控制:降低静电产生概率,如增加湿度或使用防静电材料。
五、结语
电涌作为电力系统中不可避免的现象,其危害已从传统工业设备延伸至现代电子芯片领域。随着城市用电复杂度提升,电涌发生概率显著增加。通过多级防护体系、规范操作与定期维护,可最大限度降低电涌风险。对于高价值设备(如数据中心、医疗仪器),建议采用组合防护方案(如SPD+TVS+隔离变压器),以实现全面保护。咨询热线:0731-89729721。
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华保防雷、防雷箱、防雷器、防雷产品、防雷知识等信息内容,请访问网址:http://www.cshbfl.com
联系我们:0731-89729721 商务支持:QQ
2632026121
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:长沙华保防雷技术有限公司
上一篇:射频防雷器:原理、应用与技术发展综述
下一篇:电涌是如何产生的:电涌的产生机制及其...
相关文章